揭秘网络面具下赴美产子机构
发布日期:2024-11-15 04:01:09编辑:佚名
“二孩政策放开的新闻刚出来,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客户就多了起来。”陈依(化名)是北京一家赴美产子机构的顾问,11月份以来,她接待的客户量比以往出现明显上升,“再加上明年是猴年,大出现家更愿意生孩子,所以年底估计会更忙。"
陈依接待的客户,是赴美产子浪潮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据《环球》杂志报道,2007年,中国大陆赴美生子人数在600人左右;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5000人;而到2012年,超过了1万。来自民间行业组织“母婴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这一数字达2万人,2014年预估达到3万人,而2015年估计会达到5万至6万人。
赴美产子大军之所以不断壮大,跟美国法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186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规划美国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们所居住州的公民。
“孩子生在美国就是美国国籍,这比长大后移民省事多了,父母当然愿意选择这一条路。”陈依说。
而随着赴美产子大军的增加,网络上各种形式的赴美产子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除了常规的网站外,法治周末记者发现,诸如QQ群、微信群、微信号、微博号、淘宝卖家等都成了不同形式的“赴美产子机构”。
经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形形色色的赴美产子机构,有的有实体店,有的只有一个微信号或淘宝店铺。这让人不禁对客户赴美产子的安全性产生疑问——如果客户出现意外,网络平台、各种形式的赴美产子机构和客户,到底谁应该为此负责?
走访:客户美国出意外机构不负责
法治周末记者在百度、QQ群中搜索“赴美产子”,分别出现96万多条、近百个结果。“美国产子仅9.9万”一类的广告语、“赴美生子洛杉矶交流群”、“赴美生子塞班交流群”等让人眼花缭乱。
当记者在淘宝上搜索“赴美产子”时,也出现了40个结果,其中既有月子餐预定,也有当地别墅出租,甚至有月子中心的吃住套餐直接出售。
随后,记者在网上随机联系了北京的一家名为“美宝之家“的赴美产子机构,并来到了其位于东三环的公司。
接待记者的顾问Lisa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个周末,自己已经接待了3位前来咨询的客户了,而若是平时,平均一天半才有一位客户前来咨询。
“今年3月份,美国多家月子中心被当地警察突击检查后,前来咨询的客户少了很多,但二孩政策要放开后,咨询的人就又多了起来。”Lisa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Lisa介绍,美国根本没有月子中心一说,所有当地的月子中心都是不合法的。而自家公司在国外有正式注册的公司,可以说是自家直营的月子中心,所以客户完全不用担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月子中心都聚集在洛杉矶,因为当地物价便宜、气候适宜并且华人居多。
随后,Lisa报了几个套餐价:根据吃住条件的不同,价位在12万元至58万之间。她表示,自家公司提供的都是一条龙服务,从前期的办理签证到后期孩子出生后的手续,都会负责办理。
当记者询问在美国发生意外、机构是否负责时,Lisa明确表示:两个高端套餐会赠送客户保险外,其他均没有保险,用户需自行购买,机构对其意外并不负有责任,合同里不会涉及到责任这一块的。
“意外?这跟你是否去美国生产没有关系,就算在国内生产,不也是会有意外发生吗?”Lisa反问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多个赴美产子QQ群中,赴美产子机构也纷纷表示:用户需自行购买保险,若出了意外,机构不会负责。
但除了记者实地走访的赴美产子机构外,在各大QQ群中隐藏揽客的赴美产子机构均表示,不方便为记者出示营业执照等,有的甚至直接表示自己公司在美国,当客户确定要选择其服务时,可以到美国先考察月子中心,然后再见面签订合同。
揭秘:一到美国就被转包
赴美产子机构在美国到底有没有直营的月子中心?在QQ群和淘宝上揽客的赴美产子机构有没有实体店?他们又是如何将客户安排在美国进行照顾的?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一名赴美产子的妈妈李洁(化名)。
2014年1月,辽宁人李洁挺着大肚子坐上了飞向洛杉矶的飞机。在当地朋友家住了两个多月后,她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如今,李洁全家已办理移民,并在洛杉矶当地定居。
李洁最初也曾想过通过中介赴美产子,但在咨询了多个中介以及向美国的朋友们详细了解当地的华人月子中心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时候,跟当地朋友了解到的情况是,国内超9成的赴美产子机构都仅仅是拉客的中介,这些中介做得大的,就发展成了公司,小的一般都是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他们只负责签客户,后期孕妇到美国后就直接转包给了当地的月子中心,巨额的费用到月子中心手里也只剩很少一部分,孕妇吃住行等条件可想而知。”李洁说,加上月子中心根本在美国没有营业资质,所以被警察大检查后,很多孕妇或者不得已回国,或者挺着大肚子折腾换地方。
但李洁表示,在洛杉矶待了近两年后,亲自了解到的情况更让人瞠目。
“签合同时承诺的高档酒店、豪华月子餐都不存在。孕妇过来后就是住在一栋租来的别墅里,五六个孕妇住一栋,配一名司机;平时让出门的机会很少,多数时间孕妇都是呆在自己的房间。”李洁向记者透露,饭是有人做好统一送,水果只能吃当地最便宜的两种,就是苹果和香蕉,根本没有所谓的高级餐厅、豪华月子餐一说,孕妇是有苦说不出。
不仅如此,李洁了解到,月子中心本身,也是一个中介。
“国内赴美产子的网站都标榜着自己是一条龙服务,孩子出生后可以给办理各种手续,其实到时候这些都是要另收费的,月子中心收了钱,再找当地的黄牛办理,自己扮演的也是中介的角色。”李洁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找黄牛办理手续,费用不过150美金左右,但这价格在月子中心就是1500美金。
李洁表示,赴美产子整个行业其实都是转包再转包,每个环节都能外包出去,根本没有所谓的直营和一条龙服务。
“这都是顺利通过签证到美国的,那些连签证都没通过的妈妈更惨。”李洁介绍,孕妇都是通过办理旅游签证前往美国生子,办理签证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如实说明自己的目的是赴美生子,俗称“诚实签”,这类签证对孕妇家庭的经济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提供的证件如房产证等会比较多,通过率也比较低;而另一种则是隐瞒生子的目的,只能说是旅游。
“很多机构前期让你诚实签,后期就会让你隐瞒,如此一来,如果失败了,对孕妇的信誉影响非常大,机构也大多撒手不管,已经交纳的定金也很难要回。”李洁说。
发现:DIY赴美生子成新风向标
李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鉴于中介的运作模式逐渐为人所知,目前DIY(即自己动手做)赴美生子成了新的风向标,“也就是孕妇不通过中介,而是自己买保险、办签证、订机票、找当地民宿、找医院、办手续等。”李洁解释道。
在记者加入的多个赴美产子QQ群中,确实有两个DIY群,一位四川的妈妈赛琳(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就是DIY过去的,“洛杉矶当地有很多这样的华人家庭,一般只接待一个或两个孕妇,吃住都挺好。”但赛琳强调,一定要提前购买保险,“以免发生意外。”
而另一位天津的妈妈李雅(化名)则向记者透露,自己今年和母亲一起到洛杉矶住的就是民宿,“三个月下来,吃住行和生产等总共才花了10万元人民币出头,比走中介便宜太多了”。
记者随后联系到一个洛杉矶当地的民宿家庭,对方先在微信上给记者发了家里的住宿和月子餐图片,听闻记者有意后,立马向记者报了价格,“小房间一个月1000美元,吃饭一个月一个人1000美元,免费出行,医生医院你自己选。”对方告诉记者,自己的房子明年5月份已经订满了,“如果预订需要赶紧。”
当记者询问到签证、孩子出生后的手续等问题时,对方则表示很简单:“你出500美金,我帮你预约一个当地医生,把预约单寄给你,诚实签证过关绝对没问题;孩子出生后的手续,我们可以找人给你办,一般150美元,最多200美元,我们绝不从中拿一分钱。”
不仅如此,对方还告诉记者,居住在民宿的孕妇会更安全,即使有警察检查,只要说是家里的朋友就没事,“月子中心里住着那么多孕妇,警察一旦去查,肯定是要取缔的,与其住在那里担惊受怕,还不如住民宿”。
但对方明确表示,记者需要自行购买保险,在美国发生的意外,需要自行负责。
律师:网络平台应审核经营主体真实性
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刘宏辉认为,在美国,月子中心确实没有合法资质,但美国并没有任何法律禁止怀孕妇女进入该国,因此持旅游签证进入美国后,生下孩子并不算违法;国内赴美产子机构也多是以咨询的名义来开展服务,并不违背现行的法律法规,“国内的机构和美国的月子中心合作,可以说是利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刘宏辉说。
但刘宏辉表示,客户在美国发生意外,机构是否要负责主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就是看双方的合同协议中有没有详细的规定,看机构有没有履行责任,如果没有,机构就要承担违约的责任;第二种情况是即使合同协议没有规定,但如果客户是因为机构方的过失造成了伤害和损失,那么机构依然要承担责任,比如机构的司机接送孕妇出门时发生交通事故,那就是机构的责任。”
“如果客户是直接第三方导致的伤害,那么第三方就是直接责任人,机构承担的只是补充责任,就像日前赴美产子的孕妇在医院大出血身亡,医院就要承担责任。”刘宏辉表示,如果医生和医院是经机构推荐给的孕妇,只要医生有行医执照,医院是正规医院,机构是不需承担责任的。
不过,对于网上形形色色的赴美产子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网络平台需要审核赴美产子机构的经营主体的真实性。
朱巍表示,虽然月子中心不符合美国法律,但在国内是合法的,因此出现在国内的网路平台、网络社交工具中并不违规,但是网络平台需要对其经营主体的真实性负责。
“比如说消费者出了事之后,通过网络平台能找到这家机构的负责人,那么网络平台是不需要担责的;但如果说消费者出了事之后,通过网络平台发现这家机构的负责人身份都是假的;或者说此前这家机构已经被消费者举报,但网络平台上依然没有撤销,这两种情况下网络平台都是应该担责的。”朱巍说。
刘宏辉表示,赴美产子机构为孕妇提供的是辅助性帮助,质量良莠不齐,将用户完全托付给这一类机构存在很大风险。
“个人建议消费者不要通过网上的机构去办理,尽量选择大型、营业证件齐全的机构,并且在签订协议时尽量有律师在场,对其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甄别,这样即使出了问题后期维权也能找到人。”刘宏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