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介”组织“洋”保姆非法入境,批捕!
发布日期:2025-01-09 01:00:45编辑:佚名
浙江检察网杭州讯高端保姆、或者会外语的家政人员,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高收入家庭的青睐。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还没有开放大陆外籍保姆市场。一些非法中介正是钻了其中的空子,介绍外籍保姆给有需求的家庭,收取高额中介费。
今年3月疫情防控期间,两名非法入境的外籍保姆坐车赴雇主家途中,在广东一检查站被发现,随后组织两人偷渡入境的外籍家政“黑中介”张晨(化名)在绍兴家中被警方抓获。11月17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张晨批准逮捕。
80后的张晨原本是一名带客户“赴美生子”的中介。2018年,张晨偶然认识了一名菲律宾籍的家政中介,聊天中他发现菲籍保姆市场需求大、获利高,双方一拍即合,张晨在国内负责寻找雇主、安排行程、提供售后,菲律宾中介负责物色人员。
2019年3月,张晨开始在网上发布菲籍保姆中介的广告。招徕雇主后,他先发送菲籍保姆的相关资料给对方,接着由雇主通过视频进行面试,谈妥后雇主先交纳部分定金给张晨,尾款则在菲籍保姆到雇主家后结清。这些不具有合法务工身份的外籍保姆,除个别由张晨安排以骗领旅游签证的方式入境外,绝大多数在在张晨的安排和越南人A(化名,另案处理)接应下,从边境偷渡入境,并安排国内航班从杭州萧山机场中转,最终送至雇主家。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张晨以这样的方式伙同他人共组织10余名菲籍人员偷渡入境从事家政服务,每介绍一单收取中介费2万余元,雇主分布在国内不少城市。
承办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不少雇主都反映雇佣的外籍保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专业好用,甚至还遇到一些糟心事。“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我国是禁止外国人从事家政服务的,”承办检察官介绍,“雇佣外籍保姆不仅雇主和被雇佣者面临违法处罚,而且由于此种雇佣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一旦产生纠纷双方权益均难以维护。”
家住嘉兴的何燕(化名)在2019年6月通过张晨雇佣了一名菲律宾籍保姆C(化名),本打算让C辅导孩子英语,但仅仅半个月,C就嫌太累不干了。她通过张晨又找了两名菲籍保姆,用工前到医院体检发现两个人的“幽门杆菌”都超标了,吓得何燕赶紧退了这两名菲籍保姆。
家住台州的赵洁(化名)怀孕后通过中介向张晨预定了一名菲律宾籍保姆S(化名),打算让S在2019年11月下旬来照顾自己坐月子。中介拍胸脯保证S绝对会在规定时间到位,还承诺会将S提前培训好,她因此付了定金。结果赵洁孩子都生完了,S还在菲律宾没出来,她不得不临时请了月嫂。直到12月下旬赵洁坐完了月子,S才姗姗来迟。
检察官提醒,家政服务是现代很多家庭的客观需求,但保姆是否靠谱与国籍并没有关系。雇主不要因为过于相信外籍保姆的专业性而盲目雇佣,否则雇佣双方都将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
检察官说法:雇佣外籍保姆,雇佣双方将面临怎样的法律风险?
首先,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有确定的聘用单位,而大陆并没有正规的外籍家政中介机构。因此,目前大陆的外籍保姆主要采用骗领旅游签证、偷渡等方式入境,一旦被发现,遣返几乎是所有外籍保姆的归宿。
其次,对于雇主而言,雇佣外籍保姆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80条第3款规定,非法聘用外国人的,处每非法聘用一人一万元,总额不超过十万元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些外籍家政中介为了赚取高额中介费,故意淡化违法成本,这导致了雇主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受到行政处罚。
再次,雇佣外籍保姆哪怕双方签订了合同,但这种关系建立在违背我国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应的利益为非法利益,法律不予保护。具体而言,如果雇主未按合同支付给外籍保姆佣金,外籍保姆很难通过法律要求其支付,同样,如果外籍保姆未按合同要求履行家政服务,甚至逃离雇主家,雇主也很难要求对方返还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