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去海外冻卵,她们为何做出这种选择?
发布日期:2024-12-03 07:04:58编辑:佚名
不过,决定冻卵的女性队伍增长得还没有那么快。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北京报道)打完麻醉,陆奕就逐渐失去了意识。接下来 30 分钟,一名医生从她体内取出了 8 颗卵子,放进液氮罐里。这些蕴含着潜在生命的泡泡被冷冻起来,走入了充满希望与不确定的未来。
陆奕从斯坦福大学商科毕业,在上海开了家公司,从事中国癌症患者与美国医疗专家的联络咨询业务。不过,与很多女性一样,她感到难以兼顾事业与家庭。
“我知道我会要小孩,但绝对不是现在,”目前单身的陆奕说道。
于是去年,34 岁的她决定冷冻卵子。中国禁止向未婚女性提供生育治疗,于是她去美国加州实现了这件事。由此她加入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单身女性行列:她们远赴海外冷冻卵子,只为给自己保留一种选择,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
中国大多数人从前连这种选择都闻所未闻,直到去年,女演员徐静蕾在微博上写到自己 2013 年去美国冷冻了卵子。
“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第一次了解到这种技术,”陆奕说,“我们就想,如果徐静蕾能做,那我为什么不能做?”
北京一位准备做体外受精的女性。由于中国不允许未婚女性进行辅助生殖,更多人去美国等其他国家冷冻卵子。图片版权 Andy Wong / 美联社
根据中国国家卫计委的规定,辅助生殖技术不能用于“不符合国家人口计划生育规定的单身女性或夫妻”。连婚后女性都必须提供婚姻证明、出生证明,还有无法生育或有损害生育功能的治疗经历(例如化疗)的证明。
这些限制部分源于 1979 年以来的计划生育制度。近年来人口政策放宽,允许每家生育 2 个孩子,但这不适用于未婚女性。
“社会对生育技术的态度冷淡,因为政府担心人口政策有负面影响,还担心会有卵子黑市之类的问题出现,”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专家王洪霞(音译)说,“所以,对策就是禁止,以牺牲特定群体的生育权为代价,比如未婚女性。”
此外,王女士还说,“女性未婚生育这件事,与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相冲突。”
徐静蕾的个人经历引发了中国关于生育治疗的公开讨论。中国中央电视台以6 分钟长的电视片段回应,重申了国家对冷冻卵子的限制。但节目播出后,微博网络民意调查吸引了 8 万 3000 多人参与,近 8 成人投票反对禁止未婚女性冻卵。
下定决心的女性会像徐静蕾一样避开国内法规,到国外实现这一想法。“规定又不能禁止人们去别的地方,”陆奕说。
39 岁的叶琴闵(音译)也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她是上海的室内设计师,将卵子冷冻存放在了加拿大一家生育诊所中。“政府不该因为我未婚,就对我的卵巢说三道四,”她说。
医疗顾问们开始利用这一趋势,为中国人与海外生育诊所牵线搭桥。
“过去 3 年里我们观察到,美国对这类服务的需求量增长了 10% 到 15%,”杨洁(音译)说。她是越洋医疗公司(Travel Healthcare)的市场总监,这家上海的机构与美国俄勒冈生殖医院(Oregon Reproductive Medicine)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协助客户申请签证、提供接机、住宿、翻译等服务,甚至安排会说普通话的司机接送。“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我们都会安排,”杨女士说。
她补充说,越洋医疗也举办一些研讨会,向上海大企业的员工推广自己的服务。
某些美国诊所也开设了中国办公室。美国加州连锁诊所HRC Fertility的 6 位医生创立了梦美(Mengmei),目前在中国 10 个城市设立了分部。他们的网站上写着:“我们为 LGBT 群体、艾滋病患者以及单身女性提供服务,帮他们实现梦想。”
“我们大多数客户都是生活条件优越、受过良好教育,年龄在 30 多岁的中国女性,”梦美的首席执行官邓旭阳(音译)说,“他们观念够开放,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接受这项服务。”在美国,冻卵通常需要 11,000 美元到 16,000 美元,每年卵子的储存费用从 450 美元到 600 美元不等。
“我们通过与不同企业合作来争取潜在客户,”邓先生说,“还和房地产集团合作,把他们的海外房产开放日活动与我们诊所的参观结合起来。”
根据辅助生殖技术协会(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的数据,加州的 51 家诊所中,有 33 家都提供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做的服务,比如中文文件、中文网站,还有会说中文的员工。
不过,像陆奕这样的女性队伍增长得没那么快。
协会的候选主席 Kevin Doody 医生说,2009 年到 2014 年,美国的冷冻卵子周期完成数目从 568 例增长到 6165 例。同样在这 5 年间,解冻卵子的活产率还不到 24%,他在采访中说。女性卵子质量和数量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在 34 岁后尤其会如此。而且冷冻卵子也有副作用。
在刺激产卵的这个环节,陆奕发生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 的患者会有这一症状。“在第五天,我看着就像有 8 个月身孕了,”她说,“那时候我也不确定还能不能坚持了。不过我不停告诉自己,我必须坚持,一定要做下去。”
陆奕在微博上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经历,获得了 10 万多阅读量。她还与 100 多位中国女性建立了聊天群,这些人都在考虑冻卵,或者是正在进行冻卵治疗。
“我们互相分享信息,互相鼓励,”陆奕说,“有些人甚至结伴去美国冻卵。”
目前,陆奕继续专注运营自己的公司。她认为,她给自己争取了更多时间来解决个人生活问题。回顾冻卵这个决定,她说:“这其实没改变什么,却让我的生活焕然一新。
翻译 Alicia Lee
题图来自
© 2016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