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放了吗?对现在的女青年,冻卵意味着什么
发布日期:2024-12-27 00:29:25编辑:佚名
未来家此前向大家发出过一个关于冻卵的征集。有趣的是,我们收到的回复中,所有的伙伴们都在育龄年龄,没有人有冻卵的经历,几乎所有的伙伴都表示有意愿且支持冻卵。
自2019年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案以来,类似的面对年龄增长带来的生育力下降,渴望冻卵却没有途径的焦虑和迷茫,我们已不陌生。
直到最近,我们终于又听到了更多的好消息——卫健委就开放单身女性冻卵征求专家意见、有代表阮祥燕建议在育龄女性中开放冷冻卵子和冷冻卵巢等生育力保护技术......单身女性的诉求、我们的声音,终于被听见、被继续回应。
然而,疫情之后,冻卵对于单身女性们的意义是否有发生变化?疫情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家对于生育、冻卵和时间的感知?伴随全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二审开庭,冻卵的话题再次被媒体和公众讨论。
大家为什么想要冻卵,又如何看待这种想冻而不得的境况?一起来听听她们的声音。
冻卵:是后悔药、保险,还是虚假的寄托?
当单身女性谈起冻卵的意义,“后悔药”、“保险”是我们常常听到描述。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后悔药”,需要为未来保留一个生育的可能?大家的回复,也指向了一个更大的多命题——有选择,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秋秋,30岁
冻卵从技术层面拉长生育期,就像冰箱能拉长食物的保鲜期,没人会觉得保鲜期短比较好吧?
@谜底,32岁
现在还没打算生育,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后悔,如果能冻卵,会多一道“保险”。这么看来,冻卵可以提供一个反悔权?而且莫名觉得有点自我赋权的感觉。
@Laika, 25岁
冻卵更像是自由和后悔药,可以暂时把生育抛到一边,告别最佳生育年龄,专心搞事业和个人生活。如果哪天想生了,我还有冻卵。
也有伙伴重新思考了冻卵的选择,表达了对生育和冻卵的另一种看法——
@小白,36岁
我曾经有过冻卵的想法,觉得是对生育保障的托底。现在不想了,感觉冻卵是个虚假的寄托。啥时候生娃,谈恋爱,结婚,女性能把这三件事分开看,才能活得更自由。
为未来保留一个生育的可能,或许不只是生育在时间线上的平移后推,延长的当下的时间,仿佛给大家的人生规划,都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当未来因为可能性的存在而变得多了一分稳定,冻卵便带给了人们一种安心,而这种安心本身,或许就能给我们带来奔向新之所向的无限力量。
不只是个人的生育选择,更是共同的权利与自由
谈起冻卵,大众都倾向于将它理解为女性个人出于家庭规划和职业发展的选择,而伙伴们的回复,都指向了“个人选择”背后,关乎性别分工和职场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困境。
@熊,38岁
冻卵技术拓展了女性生育的时间尺度,冻卵的意义不能仅定义为对单身女性满足繁衍后代愿望的保护。这个技术更大的意义,是降低或者消除了40岁以上的女性在生育上相对于男性的劣势。这是科技推动平权。
@烂,32岁
冻卵的意义在于,使女性有选择、有权利,而不是逼迫女性只能在所谓适婚适育年龄进入婚姻和生育。单身男性可以冻,单身女性却不可以,这是一种对女性的不公。
@丸子,34岁
冻卵可以让女性在生育上更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就是想什么生就什么时候生,女性生育自由尚未突破时间的局限。跟男性不一样,生育上实现性别的平等有很多需要突破的限制,包括技术限制,伦理限制。
@留白,25岁
女性不该被生育误了个人追求、梦想和事业。同时希望可以有痛苦更少的取卵方式。
正如阮祥燕代表指出的,冻卵等生育力保存的方式,是给终于迎来生育的时机,但即将或者已经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女性留存的一份希望。
然而,我们常常听到的声音是——“直接生孩子不就好了吗?”、“自私”、“什么都想要”......这些话语背后的预设是,冻卵仅仅是女性个人的选择,而忽略了阻碍我们“直接生”的结构性因素——职场上因婚育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婚恋市场上的年龄歧视、养育孩子的成本及养育和家务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而那些我们“想要的”——事业上的成功、自我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我们应得的。
当然,另一种以“个人选择”看待冻卵的声音,认为冻卵要求女性“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它认为冻卵是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去解决不平等带来的阻碍,但并不能改变职场和家庭中的结构性不平等。然而,这也更强调了职场和社会支持在改变不平等中的重要性。
而伙伴们的回复,以生育权的视角去看冻卵,也使我们看到技术和个人选择之外,与之相联系的生育年龄和社会时钟对女性更加严苛的限制、女性的身体和生育自主,以及技术可能对边缘群体带来的更多不利。
后时代的生育:“如果你想准备好,那永远没有准备好”
那么,三年过后,大家对生育和冻卵的看法是否有发生改变呢?
@丸子,34岁
冻卵改变了我对生育的看法,以前有生育意愿,考虑过冻卵,现在不想生育了,也不想冻卵了,原因就是那个很普遍的不想生育的理由——不想有软肋。
@洼洼,21岁
有巨大改变。生育的事情要等我拥有稳定的情绪、成熟的心智、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及病毒危险系数下降时,我才会选择生养一个孩子。
@谜底,32岁
有时觉得家庭支持还是挺重要的,觉得自己可能会想要孩子。
@小白,36岁
意识到了如果你想准备好,那永远没有准备好。
@Helen,28岁
意外太多,根据自己意愿过就好。
@小萝卜,23岁
下家庭矛盾频发,增加女性生育自主性更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风险,减少就业歧视,增强女性社会参与。
@烂,32岁
会觉得世事无常,更想冻卵了。
不论是选择等到心态稳定再考虑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还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必等待所谓的时机,都是一个勇敢的选择,它们都意味着对自我及女性群体生存境况的反思,也更需要克服“理所应当”的勇气。
我们惊喜于我们的诉求终于被更多人听见、回应。后续,未来家也会持续关注“单身”女性的生育权议题,联结更多有相关需求的女性伙伴,了解大家的困惑、寻找解决的方案,同时也链接更多两会代表委员发声。
撰文、编辑|Demi
审校|阿烂
配图|《82年生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
如果你也和文中的伙伴一样,有冻卵的意愿和计划,这里有一条可行的途径——未来家的许多伙伴们,都选择出国冷冻卵子,相较于价格高昂的美国,不少伙伴会选择柬埔寨作为目的地。
位于柬埔寨金边的丹若国际生殖医院,不仅拥有美国最先进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更有专为单身女性和拉拉家庭提供的冻卵、冻胚等辅助生殖组合服务。想了解更多,欢迎询问未来家小助手。